伎俩1 专家牌——重量级“名医”、“专家”免费义诊
以名医或专家义诊的形式开展免费咨询或义诊活动,通过发传单、免费送药等形式吸引老人听“权威专家”的保健知识讲座。这些所谓的“名医”、“专家”或无中生有,或有意夸大老年人健康隐患,借机推销保健品或医疗器械。
市民孙泳静的母亲,在市区解放路一家药店买了制氧机、保健床、保健项链等。她说,销售保健品和保健器械的商家每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讲座,聘请所谓的“名医”和“专家”给老人“洗脑”。
“名医”穿着白大褂,“专家”留着白胡子,头衔一大串,为人确实“十分和善”,“平易近人”,向老人讲述各种养生知识,让老人免费体验各种保健品和保健器材。
伎俩2 疗效牌——无限放大某种功效,“神药”在世
不良商家往往大肆宣传保健品的疗效,模糊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,让老年人误以为自己买的是药品。有些保健品甚至被吹成“包治百病”的灵丹妙药。
经过多方联系,找到曾经销售老年人保健品的王东(化名)。他干这行两三年后,转行做其他生意。回忆以前的日子,他说:“以前整天都在忽悠人,心理压力很大。现在转行了,压力小多了,感觉可得劲。”
他告诉记者,从事老年人保健品销售关键要会哄,哄得老人乖乖地掏钱买保健品。“将保健品的某一种功效无限放大,吹得天花乱坠,让老人相信它不仅有保健作用,而且能治病,很神奇。吃了它,其他药都不需要再吃。”
伎俩3 心理牌——你怕生病,我送“健康”
老人对健康都十分渴望。不良商家抓住老人追求健康的心理,连哄带骗,将老人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。
市民唐先生的母亲有高血压、心脏病等老年人常见病。近日,她花5000多元在一家商店买了一件口服液,说很有效果。唐先生说,这件口服液上标的是“保健食品”,根本不是药品。
曾经销售老年人保健品的王东说,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械针对的多为亚健康人群和患慢性病人群。这些疾病,即使是正规的药品,也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,更别说保健食品了。
伎俩4 免费牌——免费体验,诱你入套
免费听课、免费体检、免费试用、免费参观、免费旅游……一些兜售保健品的商家往往会先提供“免费”服务,然后忽悠老年人买保健品。
网友“高跟控女纸”说,这种不良商家一步一步地让老人上当,刚开始免费给老人试用品,然后给老人点儿锅碗瓢盆之类的东西,最后进行忽悠。最后一次,他们对老人说:“你先给钱,下次来了把钱退给你。”结果,他们收到钱后就跑了……
记者了解到,免费牌是商家采用的最普遍的一种行骗伎俩。为了放长线钓大鱼,有的商家可以让老人免费体验半年甚至一年。
不良商家先用小恩小惠引诱老人上当,然后慢慢对其进行“洗脑”,最后忽悠老人花重金购买保健品和保健器械。
伎俩5 科技牌——拉大旗作虎皮
一些保健品往往打出“高科技、专利产品、绿色环保”等旗号,吸引老年人;或请名人、明星证明保健品有神奇的保健功效;有的列举了疗效神奇的案例,甚至在宣传单上印着“中国医师协会”、“中国保健协会”、“著名医院”授权等字样,骗取老年人的信任。其实,这些神奇的保健品往往就是普通保健品,也可能是冒牌货。
这些保健品的宣传十分大胆,记者搜集的几份传单上就引用了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内容,但这些报道和他们销售的保健品无任何关系!
伎俩6 亲情牌——主动上门套近乎,送温暖
投其所好,极尽所能地拉近与老人的情感距离,主动上门陪老人拉家常、做家务,甚至赠送小礼品,通过亲情牌打动老年人买保健品。
在鄢陵县居住的郑红发现,近期母亲又背着她买了一抽屉保健品。说起那些推销老年人保健品的商家,她恨得牙痒痒。“几乎天天打电话,嘴巴甜得很,父母很快就掏钱买了一大堆东西!”她说。
郑红说,有时候,他们还上门送温暖,一进门就挽着老人的胳膊嘘寒问暖,比亲生儿女都孝顺。
推荐阅读